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蠶種連起“新絲路” 中烏兩國蠶桑產業合作共贏

發布時間:2023-10-16 15:04:00來源: 科技日報

  ◎洪恒飛 本報記者 江 耘

  千百年來,無數支駱駝商隊運輸中國絲綢及沿途特產往返于絲綢之路;時至今日,中國蠶種打“飛的”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在古老的亞歐大陸上續寫“新絲路”故事。

  寒露已過,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的蠶品種培育中心,秋蠶結繭漸近尾聲?!霸趪倚Q桑產業技術體系、浙江省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資助下,我們每年會進行2到4季的蠶品種培育,從中遴選品種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進行試養?!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杜鑫副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地處中亞腹地的烏茲別克斯坦,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種桑養蠶歷史悠久,如今是全球第三大繭絲綢生產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烏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浙江作為國內重要的蠶繭產區,技術和市場資源優勢明顯,與烏茲別克斯坦的蠶桑貿易、技術交流尤為密切。

  比如,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選育出的抗病家蠶品種“明湖春江”,憑借抗性強、產量和質量高的優點,在烏茲別克斯坦大量推廣應用。而在嘉興桐鄉,桐鄉市蠶業有限公司在2013年至2023年間,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的蠶種總數達118萬張。要知道,蠶種產于紙上,“張”是計量蠶種的傳統單位,每張蠶種能孵化25000頭蠶。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內陸、中緯度,傳統蠶桑品種特性主要為抗寒抗旱,而且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較低。中國的蠶桑種養技術優勢明顯,浙江的蠶種特性主要是優質高產,彼此可以優勢互補。”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所長王永強研究員介紹。

  在助力中烏兩國蠶桑合作方面,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主要從四方面開展工作,分別是篩選適合烏茲別克斯坦的蠶桑優良品種、制定相關品種推廣的配套技術、在當地蠶桑主產區建立示范基地以及開展技術人員培訓,以期促成雙方在技術、資源、市場方面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不久前,烏茲別克斯坦蠶業研究所所長Shamsiddinov Navruzbek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進行中烏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項目交流時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對烏茲別克斯坦而言,院所之間開展蠶桑產業方面的合作已有數年,優化蠶桑品種的同時,也提升了基因分析技術水平,引進企業投資,帶動蠶農增收。不僅是農業領域,相關合作還將影響化妝品、生物醫藥等更多行業的發展。

  “團隊正在對烏茲別克斯坦有代表性的45份蠶桑種質資源進行全基因組的分析,從中挖掘優異資源以及重要的功能基因,為今后雙方在品種選育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礎。”王永強說,“按照‘一帶一路’倡議,我們要通過政府間項目合作,為中烏兩國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波多野吉不卡中文av,欧美性XXXX潮喷图片,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免费农村一级特黄大真人片p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一级AV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亚洲人成久久环射 | 亚洲做性视频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