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她勇擔援藏政治責任,積極投身援藏實踐。2019年,她懷著“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主動請纓二度援藏,帶著丈夫、正在讀初一的兒子和兩歲多的女兒來到雪域高原,擔任林芝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開啟“家庭組團式”援藏之行。
在林芝同仁口中,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珍珠書記”。吳珍珠,博士研究生,現任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命題處處長。兩度援藏,她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弘揚援藏精神,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任務,努力踐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職責使命。
探索融合“民生援藏”與“智力援藏”
從第七批援藏期間發動28所廣東優質學校結對幫扶林芝學校,到第九批援藏期間協調廣東165所名校與林芝115所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從推動1所高校與林芝市政府簽訂“校地共建”協議,到發動15所廣東高校選派743名大學生赴林芝市縣鄉村學校支教。
一項項成績的背后,是吳珍珠不斷努力的結果。援藏期間,吳珍珠堅持將教育援藏、民生援藏與智力援藏有機結合,深化共建長效機制,始終致力于打造教育發展共同體。
此外,她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積極倡導“共學共研共進步、交往交流促交融”教育援藏理念,通過構建“1+N”大組團教育援藏、“結對幫扶+組團支教”等援藏工作新模式,搭建粵藏交流大平臺,探索教育援藏長效機制。她不辭辛苦、多方協調,在第一次援藏工作期間選派12批162名廣東大學生和骨干教師赴林芝開展支教工作(至少1學期)。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調整選派工作流程,在第二次援藏期間,統籌調動廣東21個地市中小學和15所高校選派919名干部人才到林芝開展支教工作(為期1學期至3年),覆蓋了林芝80%的學校,形成全口徑教育人才援藏體系。
創建“紅色教育+智慧教育”品牌
“讓林芝學子更好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吳珍珠一直記在心中的使命。
她組織創建“紅色教育+智慧教育”品牌,主動帶領林芝電教團隊,在自治區率先完成11所教育“組團式”援藏資金數字化校園項目建設,構建智慧校園,打造智慧課堂,培養智慧師生,持續推進林芝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林芝教育強化內生動力。
她力推“手機直播”技術,建成教研活動、直播課堂、廣東援藏、資源展示4個欄目,形成“預告—直播—錄像—回看”使用模式,開展“同上5G黨史互動課”“互聯網+主題班會”等青少年線上學習交流,構建網絡研學共同體;組織廣州市各縣區學校在線開展送教下鄉、專題講座、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粵林交流等活動,將粵港澳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林芝市各級學校。
2020年,林芝市被評為全國在線教育應用創新區域、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林芝成為全區唯一獲得這兩個獎項的城市。此外,為了讓林芝教師快速成長,吳珍珠精心組織交流培訓活動,帶領老師到廣東走訪交流跟班學習;積極爭取援藏資金創設教育科研項目,帶領教研團隊,以研促教、以研促學、以研促干。
帶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她充分發揮援藏干部橋梁紐帶作用,以“粵藏家庭云結對”、廣東“名校+”等項目和“幼鷹計劃”等公益計劃活動為載體,搭建溝通交流互動平臺,為福利院兒童送衣送書送溫暖,推動粵藏家庭“結對結親 交流交融”。
同時,她兩次發出“愛在哪里,請到這里”倡議,為糖尿病患兒爭取5萬多元捐助費;六年援藏為林芝爭取援藏資金近2億元,引入公益資金物資折合人民幣2270余萬元,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辦學條件改善和疫情防控,加深“藏漢一家親”情誼。
2022年7月,第九批援藏期滿回到廣東后,她還一直牽掛林芝,關注著林芝發展、林芝教育和孩子們的成長。2022年7月至12月,共籌集公益資金10余萬元;2023年,持續為林芝籌集資助金和物資20余萬元,繼續協調聯系向日葵公益,愛心資助131個孩子,每人每年提供資助金600元直至小學畢業。2023年9月,她得知林芝市特殊教育學校師生有御寒衣物需求,她積極協調愛心企業,在因故資助未果情況下,個人出資捐贈125件沖鋒衣,全校師生贈予“情系西藏 愛黨愛教”錦旗以表敬謝之情。
如今,在新征程上,她更加堅定地把回報國家和社會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初心使命,繼續關注和支持西藏發展、林芝發展,爭取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