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措果鄉發生地震,中國地震臺網顯示,震源深度10公里,震級6.8級,這是該地區近5年來最大一次地震。后經現場調查工作組分析判斷,此次地震震中急震區的烈度達到了9度,破壞性極大。
地震發生地定日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邊陲,珠穆朗瑪峰腳下,南與尼泊爾接壤。全縣平均海拔5000米,年平均氣溫2.8℃至3.9℃。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7.4℃。全縣總人口61785人,以藏族為主,共轄13個鄉鎮。
1月7日上午發生的6.8級地震造成126人遇難、27248戶房屋受損,其中倒塌房屋3612戶。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薩迦、薩嘎、定結5個縣26個鄉鎮206個行政村社區,約6.1萬名人民群眾不同程度受災。
地震發生后,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火速展開救援。
西藏消防救援總隊定日縣大隊大隊長 頓珠江村:1月7日早上9時05分,地震發生后,大隊第一時間集結人員和裝備,共出動3車20人作為前突力量趕赴災害現場,深入震中長所鄉。大隊共分為四組,立即對通來村、森嘎村、茶江村、雜村4個村進行排查和救援,并搜救出部分被困人員。
與此同時,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部也在當天上午9時45分左右,抵達受災最嚴重的鄉鎮,立即展開搜救。武警西藏總隊日喀則支隊也迅速完成集結,趕往震中。
武警西藏總隊日喀則支隊執勤三大隊大隊長 蔡涇:10時05分左右,救援人員分成三臺車,一臺我們自己的指揮車,一臺巡邏車,一臺地方公安的大巴車,前往災害地點。途中行進了50分鐘左右,10時55分左右到達長所鄉。
長所鄉是災情最嚴重的鄉鎮之一。長所鄉鄉長肖君說,余震尚未停止,他們便組織村組長、村干部和鄉鎮干部一起,對每戶村民的人員、房屋情況進行初步排查。
西藏定日縣長所鄉黨委副書記 肖君:我們平時村里面,村兩委對老百姓的家庭情況比較熟悉。按照村里面雙聯戶的模式,對每個聯戶單元的人數進行清點。
肖君所說的雙聯戶模式是指住戶相鄰、鄰里守望的一種基層管理模式,通常以5戶至20戶為一個聯戶單位,每個聯戶單位推選一名戶長,協助配合村民組長,對聯戶單位內各戶進行協調管理。長所鄉在震后通過這種方式,迅速地摸清了村民受災的情況。而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和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對震區受災人口、水利、房屋、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全面進行排查,同時調集各級應急救援力量: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隊官兵以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1.2萬余人,展開救援工作。
緒建兵是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定日邊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他在定日縣已經工作了12年。地震發生時,他正在距離震中50多公里的營區內。
緒建兵說,在營區和下屬派出所的同事都安然無恙,很快他們接到了上級下達的組建救援隊伍的指令,并立即前往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長所鄉,展開搜救。
1月7日上午11時15分,現場的各路搜救力量一起,從倒塌的房屋中救出一對母子。
此時,定日邊境管理大隊也抵達長所鄉。緒建兵他們在排查過程中,也發現了需要實施救援的村民。
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定日邊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 緒建兵:一位大約60歲的群眾,他說是他妻子準備出去喂牛,完了之后就開始地震,就被埋在底下了。當時房屋倒塌之后,所處的位置土塊特別多。
在多方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村民被救出。
12時40分,西藏森林消防總隊日喀則大隊前突小組到達震中,他們攜帶著專業探測設備和搜救犬,立即投入救援當中。山南、拉薩等消防救援力量也分批抵達。
12時53分,救援人員在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救出一名男性被困群眾。
西藏自治區衛健委也迅速啟動了醫療應急響應,構建了三級救治體系,并統籌協調自治區內外的醫療衛生力量。國家衛生健康委緊急調派的醫學救援隊重癥醫學、骨科和急診科等專業專家也在趕赴地震災區。蔣耀文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藏專家,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拉薩。
華西醫院援藏專家 蔣耀文:1月7日中午12時40分我們從拉薩出發,19時40分到定日縣人民醫院。帶了一輛CT車,我們三個人,還有放射科的醫生也是從華西醫院派來的,也跟我一起來,還有一個技師。我們這支隊伍,本來就一直都是在高原上拉練的。甘孜州的折多山也是4000多米海拔,所以說我們應急隊的隊員相當于在拉練的時候就會篩選適合高原的隊員。這邊來的救援隊也是比較多,像自治區級的就有華西醫院、西藏醫院,還有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藏醫院、部隊上的醫院。所以說這邊力量充實,包括物資到位得很及時。包括救護車的轉運車輛,臨近縣的他們都也來幫助,薩迦縣、拉孜縣,他們都有救護車。所以,可能有二三十輛救護車。而且這個三級救治體系弄得挺好,鄉鎮村醫、鄉鎮衛生院就在現場搜救。
三級救治體系的第一級是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村醫,他們跟隨搜救人員前往現場,將傷者進行最初的必要處置,然后經過現場醫療專家甄別傷情、進一步處置后,再進行轉運。定日縣的縣級醫院負責收治輕癥患者。
華西醫院援藏專家 蔣耀文: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點:這些病人都愿意住在帳篷里,不愿意住在病房里。其實我們看這個樓房還是挺好的,而且這個病房都經過災后評估了,沒有問題的,水管、暖氣、氧氣都是好的。但是病人不愿意,他害怕,因為余震不斷,害怕他就住在帳篷里。但是帳篷里面也挺好,全是加棉的、加厚的帳篷,我看他們烤火的都有。還有供應熱水、吃的。稍微重點的病人都還是轉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這個也是指揮部有要求,留下的病人就是些留觀的病人,都是比較輕一點的。我們來之前就轉了大部分病人,我們來了之后又轉了小部分病人,所以日喀則市是首先派專家到這來,進行篩檢就開始轉運了,啟動得我覺得還是真的比較及時的。
根據三級救治體系的安排,經過醫療專家甄別和初步處置后,傷情較重的受災群眾,由救護車及時轉運到日喀則醫院進行后續救治。
總臺記者 羅布次仁: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急診大樓的前面。從今天中午12點開始,這家醫院陸陸續續收治了從來自拉孜縣跟定日縣的震中受傷的群眾。截止到1月7日15點半左右的時候,這家醫院已經陸續收治了18名受傷群眾到這邊來救治了。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這些受傷群眾的傷情大部分都是外傷,主要的部位是在頭部還有腰部,還有四肢這一塊傷情都比較重,為了有效救治,受傷群眾得到很好救治,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也派了專家團隊到這家醫院參與到蹲點救治工作當中。
在地震發生當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和定日縣、拉孜縣共派出391名醫護人員開展地震災害醫療救治工作,組建了26支醫療救助隊伍、救護車110輛開展轉運救治工作,累計收治患者327名,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經救治出院。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包括胸外急診、重癥、神外創傷在內的27名專家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指導救治。
據統計,1月7日投入救援力量包括各方應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隊官兵以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和醫護人員1.2萬余人。其中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和西藏森林消防總隊共有1500名消防指戰員、272輛消防車、23條搜救犬、3.2萬余件套生命探測儀、熱成像儀位移監測器、無人機等裝備器材投入現場救援工作,對災區受災鄉鎮開展兩輪挨家挨戶地全覆蓋地毯式搜救。轉移疏散群眾2308人,并設置187個安置點,安置人員4.65萬人。
在地震當天,帳篷、棉墊等物資首先運達災區,參與救援的各方力量迅速開始搭建帳篷,為受災群眾提供可以過夜的場所。
總臺記者 呂小品:我現在所在的就是長所鄉森嘎村的一個臨時安置點,現在夜幕已經完全降臨。相較于今天下午,我剛在趕來這個震中區域的路上又多加了兩件衣服。但是站在戶外我還是感覺我的聲音甚至是有一些發抖的。我剛看了一下,現在目前現場的溫度可能是-6℃左右。根據我們今天從西藏氣象局拿到的消息,可能在夜更深一些的時候,最低溫度可能會降到-18℃左右。
總臺記者 呂小品:像這樣一個臨時受災群眾的安置點,大概現在已經有80余個。而且已經能夠容納近萬名受災群眾,我所在的森嘎村安置點是所有安置點當中最大的一個。現場目前已經搭建起了30余個救災的帳篷,每一個帳篷當中保暖御寒的措施,剛剛我也進去看了一下,做得還是不錯的。這樣的一個帳篷其實分了好幾層,有這樣的保溫層在這里。可以看到在這樣的帳篷當中,其實像一個房間這么大。我們所有的受災群眾現在已經領取到了一些御寒的棉被、褥子,搭起了簡易床,地上還有防寒隔潮的墊子,被子是比較厚實的。
地震發生后,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西藏自治區本級撥付自然災害救災資金3000萬元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災害救災工作。中央庫和西藏自治區調撥帳篷4308頂、棉被2萬床、棉大衣22100件、折疊床9627張。此外還有棉鞋、取暖器、發電機、爐子、應急照明燈以及礦泉水、方便面、藥品等必需物質共計42.8萬余件。大量救援和安置物資接連不斷運往災區。
1月8日早上,更多的救援物資陸續抵達受災地區。定日邊境管理大隊的民警們從指揮部領取了當天的任務,工作重點轉向盡快完善災區群眾的安置,盡早落實一戶人家一個帳篷,并享有取暖設施和保暖用品等生活保障。
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定日邊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 緒建兵:今天的任務重點,第一個是幫助村里面的干部統計群眾家庭受災情況,第二個是幫著分發救援物資,第三個就是對村子里面開展消殺工作。第四個是開展義務巡診工作,為老百姓測點血壓、送醫送藥,主要就是這些。在開展抗震救援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單位工作的實際,確保每個崗位有一名民警能夠保障正常工作的運行,但我們更側重于的是抽調更多警力參與到救災工作中。
與此同時,各路救援力量根據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在各個村莊、鄉鎮的安置點,同步展開各項安置工作。
有的帳篷里,受災群眾已經可以自己生火。消防人員及時進行防火提醒。
為了讓受災群眾都能吃上熱菜熱飯,各路救援力量也在各個安置點,開灶做飯炒菜,供應可口的餐食。與此同時,民間救援力量也出現在了安置點。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我現在所在茶江安置點。從昨天晚上開始,來自日喀則的愛心企業,也是一個拉面的飯館老板,就帶著他的工人在這里支開了攤子。每天三餐可以給大家提供拉面,他們說他每天預計是150碗。這里安置了177名群眾,先拉150碗,后續只要有人來,只要有需要,他們隨時都可以。正如大家聽到的,不夠再過來。與此同時,我們也想特別給大家看看現在這個安置點里物資儲備的情況。我們注意到現在這個安置點應急照明每個帳篷里都有,而且暖爐也都有,所以晚上取暖沒問題。我們面前堆滿了大量的純凈水,水的保障是沒有問題的。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這個安置點里邊,我們衛生所里的醫生會在這里24小時駐守。他們告訴我,這兩天接待的當地群眾反映,主要是老人孩子可能有些感冒,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場抗感冒、抗病毒的藥物準備得還是很充分。但是他們也跟我說,因為這里有些老人有基礎性的疾病,所以在現場他們也準備了醫療設備,可以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相關監測。怎么保證大家的衛生防疫安全?現場也準備了大量的防疫消殺物資,來保證每天不間斷的消殺。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還有一點讓我們很意外的是,今天這里出現了新鮮的蔬菜,有大白菜、胡蘿卜。剛才我們告訴大家,隨著暖爐放進各個帳篷,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燒水做飯。還有非常新鮮的青菜,那么未來我們的老百姓就可以自己在帳篷里做飯做菜。最后再給大家看的,也是讓我很意外的,在震區看到大量零食,有這樣的膨化食品、瓜子,包括小朋友可能會喜歡的潤喉糖。這里的物資保障的速度,超出了我此前的想象。
除了安置好受災群眾之外,救援力量也在幫助大家搶救家中的牲畜和財產,并將它們交給原主妥善保管。
為了保障安置點周邊的環境衛生,當地政府部門和各個救援力量,已經開始搜集垃圾、進行防疫消殺。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我現在在通來村洛桑大哥家牛圈的旁邊,地震對這里建筑造成的損毀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現在武警戰士正在清理的,就是牛圈里已經死亡的牛。他告訴我,這個牛圈之前一共有5頭牛,當時地震來的時候有兩頭牛跑了出去,有3頭牛被埋壓在下面。在現場已經開始有腐爛的味道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要加緊把這些死亡的牲畜進行清理,從而來防止疫病的滋生。全村現在有100多頭的這種牛羊死亡,也是有多方的力量在加緊來幫助他們清理。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與此同時,在現場我們還看到有大型的機械正在對村里道路進行清障。這臺機械其實是達瓦次仁大哥自己的機械,這臺機械1月5日他才剛剛拿到手,花了30多萬,所以非常新。1月7日他聽說地震消息之后,他家住在拉孜縣,聽說震中非常嚴重,二話沒說就開著他家的這個非常新的機械就來到了震區。這兩三天一直都在震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而且他跟我說,他的油、吃飯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作為一個不是定日縣的人,但他還是希望能夠出一把力。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是目前收治地震重傷員最多的醫院,救援隊專家組與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共同救治傷員,據了解部分重傷員經過治療已從ICU轉出普通病房,病情趨于平穩。
1月9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日喀則市定日縣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信息顯示,震后不到5小時定日縣恢復了城區的供電。震后18小時,措果鄉、長所鄉、曲洛鄉等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恢復了供電;震后34小時,包括拉孜縣拉孜鎮在內的受災害影響嚴重的變電站線路全部恢復了送電。
1月8日20時,除房屋損毀不具備居住條件的用戶外,災區所有的用戶全部恢復了供電。電網供電能力已基本恢復至震前的水平。此外,道路也已基本恢復正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