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口發展模式已從舊西藏時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壽命、低自然增長率’轉化為當前的‘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相對較高的壽命和穩定的自然增長’。”這是日前發布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中得出的結論。“這是非常可喜的歷史性變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旦增倫珠在接受采訪時對西藏的人口事業作出上述評價。
報告顯示,舊西藏人口死亡率較高,婦女和兒童的死亡率更高。“我們研究了歷年積累的數據,發現舊西藏婦女生育次數多,但嬰幼兒的存活率很低,當時西藏的人均預期壽命又不高,人口發展處于兩頭缺的狀態。”長期研究西藏人口問題的旦增倫珠說。
旦增倫珠介紹,民主改革以來,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來提高西藏人口數量和質量。各級計生委、婦聯對西藏婦女展開優生優育教育,鼓勵她們到鄉村醫院去生產,并為嬰幼兒接種各類疫苗……“這些服務過去在西藏農村地區是享受不到的,現在都能享受了。”旦增倫珠說。
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西藏嬰幼兒死亡率大幅降低,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報告指出,西藏總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8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270萬人。
除了人口數量的增長,50年來西藏人口的素質也大幅提高。報告顯示,民主改革前,由于寺院壟斷了教育,農牧民群眾基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民主改革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堅決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目前全區有70個縣實現“普九”目標,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2.4%以下。
西藏還一直對農牧區的孩子實行包吃、包住、包學雜費的“三包”政策。“這項政策已經實行了20多年,最直接地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西藏的關心。”旦增倫珠表示。
報告指出,民主改革以來,西藏的職業教育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政府特別重視職業教育,大力推廣技能培訓,讓許多農村孩子學縫紉、學手工繪畫,掌握了一技之長。”
“西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逐步增加,”旦增倫珠告訴記者,“讀碩士、博士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這說明西藏人口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高。”另外,出國留學的西藏學生也越來越多:“我知道在美國、歐洲,都有很多西藏留學生。事實證明,西藏人民群眾和內地群眾分享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旦增倫珠強調指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