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奮斗的起點。”西藏自治區作為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已徹底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如何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傳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棒”,成為西藏自治區2021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圖為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卡地村一角
圖為日喀則市康馬縣嘎拉谷玉克堆牦牛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角
政協委員、山南市桑日縣政府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白瑪旺姆建議從轉變群眾觀念,解放群眾思想;完善基礎設施,助推鄉村振興;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增收等方面“接力跑”。
她建議要聚焦農牧區尤其是偏遠地區群眾出行問題,加快推進鄉村道路建設,解決建制村通達通暢和易地扶貧搬遷點交通配套問題。
白瑪旺姆表示,除了解決交通“最后一公里”,“還要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讓更多群眾吃上‘旅游飯’。”
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財政廳農業農村處一級調研員尼瑪旺久建議,要持續強化脫貧攻堅投入保障。他認為發展產業是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主要方向,要用財政涉農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政協委員、華電西藏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夏一勇建議要把政治素質好、群眾威望高、鄉村治理和致富帶動能力強、相對年輕的黨員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建強黨的基層組織。
他還建議健全村“兩委一會”等治理機制,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引導群眾依法自主管理鄉村事務。
政協委員、林芝市工商聯兼職副主席、林芝潤鑫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宇提出“三個聚焦”,即聚焦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小產業格局,實現產業扶貧渠道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聚焦持續增收,打造“三聯”模式(校企聯建、干群聯動、利益聯結),實現產業扶貧手段由“輸血”救濟向“造血”發展;聚焦智力銜接,打造強化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銜接的典型案例,示范帶動農村致富。
他說:“人才是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要通過筑巢引鳳支持農民工、大學生、科技人員和退伍軍人返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還要挖掘‘土專家’‘村創客’等鄉土人才,發揮‘產業能人’作用。”
談問題、提建議、聊展望……大家紛紛表示,只要深化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西藏鄉村定會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