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冷門絕學”四個字,你能想到什么?
近日,由西藏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白日·洛桑扎西主持申報的研究項目——《西藏彩塑藝術遺存調研與保護對策研究》獲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者個人項目立項,一時讓西藏彩塑藝術走入大眾視線。
西藏擁有眾多富有傳統氣息的工藝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獨到的工藝特色。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族傳統工藝的重視和保護不斷加強,諸如藏紙、藏香、藏毯等優秀傳統工藝不僅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并且走向市場,形成產業,成為西藏農牧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然而也有一些傳統工藝,成為“冷門絕學”,如西藏彩塑藝術。如何讓這些“冷門”變“熱”,在紛繁眾多的工藝中“突圍”,甚至“出圈”,形成效益,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護航。傳統工藝是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制作工藝及相關產品。作為流傳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技能,它們是我們的國粹,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2017年,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要遵循“尊重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工匠精神、激發創造活力、促進就業增收、堅持綠色發展”原則,使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門近日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努力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西藏自治區結合民族傳統工藝發展實際,2018年出臺《西藏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以加強對傳統工藝項目的傳承保護,提高西藏傳統工藝項目的整體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堅守。堅固耐用的藏腰刀、美觀結實的藏鞋、千年不腐的藏紙……這些手工藝品都有過昔日的輝煌與榮耀。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一些傳統工藝陷入了舉步維艱、后繼乏人的尷尬窘境。很多工藝人生存都成了困難,造成許多傳統工藝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我們在為國家采取的舉措感到欣慰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那些身懷絕技但高齡“藝人”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留下畢生的技藝?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究竟要怎樣才能起死回生?同時,也應該慶幸,很多老藝人,迎難而上,一直堅守。西藏尼木縣的次仁多杰,幾十年守著傳統的藏紙手藝,守著祖輩的傳承,終于見到藏紙走出“深閨”,走向市場。
突圍。國家發布多項政策,為傳統工藝發展提供了極大幫助。但傳統工藝的振興不能一直依賴“保護”,必須探索出一條傳統工藝品的市場化之路,才能實現良性發展。讓傳統工藝品不只具備紀念意義,也具有商業價值,是傳統工藝打好“突圍戰”的關鍵。近年來,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旅游市場升溫,民族手工業重煥生機,一大批傳統工藝品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吸納現代元素,受到了各地消費者的青睞。一些傳統工藝甚至走上產業化道路,現代化的培訓和生產流程注入制造技藝中,并且借助網絡直播、電商等新興媒介進行銷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被譽為世界名毯之一的藏毯,憑借民族特色的紋樣,以及厚實耐用的特質,受到國內外顧客的歡迎,在多個展銷會、博覽會上廣受好評。尤其是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后,讓藏毯的“文化范”和“科技范”兼具,走上產業化道路。
振興傳統工藝,不僅有助于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能促進就業增收。期待西藏打好傳統工藝“突圍戰”,讓自帶鮮明民族特色、承載民族文化的工藝品在市場上大放異彩,擁抱時代。(中國西藏網 文/孫?。?/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